HTC VIVE XR Elite 使用感想


前面介紹了 HTC VIVE XR Elite 的硬體,接下來就來講一下使用的感想吧。

雖然這台 XR Elite 和 Quest 3 一樣不是 Heresy 這邊購買的,不過因為在手上的時間比較久,所以玩的時間比 Quest 3 長滿多的。

但是另一方面,也因為產品本身無法再配戴眼鏡的狀況下使用,所以 Heresy 自己很難認真去玩他,這就有點麻煩了。(遠目)

總之,下面就來講一下自己玩的感想吧~


首先,相較於 Meta Quest 3 採用的是新一代的 Qualcomm Snapdragon XR2 Gen 2 處理系統,XR Elite 還是使用第一代的 Qualcomm Snapdragon XR2,在效能上和 HTC VIVE Focus 3 基本上應該會是一樣的,所以在效能上的會和 Quest 3 有算是明顯的落差。

像是 Heresy 這邊有些比較複雜的 WebXR 應用,在使用新一代的 XR2 Gen 2 的 Quest 3 上算是可以跑了,但是拿到 XR Elite 上則是會和之前的 Focus 3Quest 2 一樣、不能順暢地運作。

在基本系統操作的部分,個人覺得 XR Elite 和 Focus 3 的反應速度算是差不多的,有的時候會覺得光是系統面的操作就有點慢;尤其是拿下來一段時間、在他進入待命後再戴起來,他重新喚醒的速度其實個人覺得真的有點慢…

而在邊界的繪製上,XR Elite 看來還是得要乖乖地手動繪製、而不像 Quest 3 進化到大部分時候都可以不用手動畫邊界,這點差異算是滿明顯的。

另外,XR Elite 和 Focus 3 一樣也有風扇在必要的時候做主動式散熱,而在運作的時候聲音一樣滿大的,會是明顯感覺的到的音量。


在硬體設計上,XR Elite 的優點在於輕巧、並且透過可調屈光度的設計、來讓近視者可以不用戴眼鏡就使用,但是在 Heresy 這邊、這些優點卻也同樣變成他的缺點。

體型輕巧的設計讓它完全沒有辦法帶著眼鏡使用,有需要的話僅能佩戴隱形眼鏡;而屈光度的調整只有 0-6,也讓度數超過這個範圍、又沒有在戴隱形眼鏡的 Heresy 完全沒辦法在最佳的狀況下使用他…最後看到的東西就是勉強可以用、但是不會是理想、清楚的狀態了。

也因為這樣,所以 Heresy 這邊不太能針對 XR Elite 的畫質做出評論。只能說,因為換成 pancake lens 了,所以沒有在高對比狀態時、菲聶耳透鏡的那種因為同心圓造成的耀光;光是這點,在特定情境下就好很多了。

另外,由於他的屈光度基本上還得拿下臉部靠墊才能調整,所以如果是要多人共用、或是臨時要交換給別人看的時候,其實又更麻煩了…因為這變成要每次換人的時候就得不停地拆下靠墊來調整屈光度、才能順地利交給另一個人使用

而考慮到 Heresy 這邊購入 VR 裝置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為了對外展示用…恩,看來 XR Elite 這樣的設計可以說是完全不適合在展場、給不特定的多數人使用了…

不過如果是回歸到個人使用、然後自己的近視度數又在範圍內的話,這樣的設計應該會是很方便的。所以在硬體的設計上就只能說要看人、也要看使用的目的了。


另外,由於 Heresy 對它的印象主要是停留在發表時的媒體介紹,所以一直以為它本體有一個內建電池、可以獨立運作。但是實際上它本體雖然應該是有一定的電力提供(吧?)、但是應該只能用來電源熱插拔地緩衝、而是沒辦法獨立開機、使用的

也就是,如果不想接上後面那個相當笨重的電池頭帶的話,就必須要自己透過 USB Type-C 提供額外的電源給本體才能開機使用;在沒有外部電源的時候、本體是開不了機的。

這樣設計的好處呢,就是在用到一半發現電池頭帶沒電的時候,可以不關機、不離開應用程式,就直接拔下沒電的電池、然後換上其他電源;這點就是官方強調的可熱插拔電源的功能了!
而由於他是採用標準的 USB Type-C PD 供電,所以就算不是官方的電池頭帶、也可以自己準備夠力的行動電源來使用~

而所需要提供的電力…官方好像沒有寫(文件)?不過實際上系統提示是說要 30W,而根據測試則估計應該是需要 9V/3A = 27W

不過實際上在測試的時候,是發現其實用筆記電腦的 USB Type-C 連接 XR Elite 進行有線串流的時候、雖然僅提供 5V/2A 左右的電,但也可以讓它啟動,不過系統會顯示電力需求的警示。而在這個狀況下,持續運作 PC VR 的串流也是沒問題的

在特定情境下,個人覺得這個設計還算滿好的!相較於 Focus 3 雖然也可以更換電池,但是一定得關機再更換來說,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更換電池的等待時間大幅縮短(開機也要時間的)。

此外,在使用有線模式(不管是有線串流還是只是拿來供電)的情況下,也可以讓頭上的重量大幅減輕~雖然這時候重心會嚴重偏前方,如果動得太劇烈應該會有鬆脫的風險就是了。

而且由於它可以用 5V/2A 的電力來持續 PC VR 的串流,所以在這部份的設計算是比 Focus 3 好很多;畢竟,Focus 3 在有線串流時如果筆記電腦僅能提供 5V 的電力的時候,應該是沒辦法供電、電池的電力會持續降低的。


在配戴的時候,在使用電池頭帶的狀況下個人是覺得雖然整個頗重,但是由於重心的配置算是不錯,所以使用上還算不錯;前方的靠墊包覆感相當好,幾乎不會看到外部的光線。

但是可能是因為前方的靠墊僅有上方有支撐,所以感覺上頭帶角度應該是得稍微調整一下、讓後面電池的部分偏高一點,否則靠墊下方似乎會被撐起來?有的時候甚至會讓靠墊中間的卡榫鬆脫、變得可以拿下來,這點感覺有點討厭。

在使用電池頭帶的時候,重心會偏向後方,但是穩定性算是相當好、戴起來也滿舒適的~

而如果不使用電池頭帶的話,單靠本體的簡易鏡尾和額外裝上的輔助固定繩其實也還算夾得住,但是這個時候的重心就嚴重偏向前方就是了。一般比較平緩的操作時,就算往下方看應該不至於脫落,但是如果是玩動作遊戲的話,個人就會有點擔心會鬆脫了。


在作業系統上,XR Elite 的作業系統和 Focus 3 的系統幾乎相同,介面上沒有太大的差別。

比較大的差別,大概在於 XR Elite 有整合 viveport 這個 HTC 自己的 app 商城(但是個人覺得這個商城很虛就是了…)、然後就是 PC 串流的部分是整合在系統裡吧?

相較於 Focus 3 是要透過執行 VBS(VIVE Business 串流)這個獨立的 App 來連線到 PC 端的程式、並啟動 SteamVR 進行串流,XR Elite 則是直接在主系統的收藏庫介面的右上角、直接提供一體機/PC VR 模式的切換。

而在點選 App 的過濾模式的時候,也可以透過選擇「PC VR 應用程式」,來顯示連接 PC VR 的介面。

在切到 PC VR 後,就可以簡單地透過右下角的「連接電腦」來叫出連接電腦的介面。

而 PC 端的軟體,並不能直接使用 Focus 3 的 VBS、而是要搭配「VIVE 串流中心」(VIVE Streaming Hub、官網)這個軟體。

不過在安裝後,如果去安裝路徑下看的話,會發現「VIVE Business Streaming」的資料夾,所以感覺核心的串流功能應該還是 VBS?

基於好奇心,這邊也簡單測試了一下,發現:XR Elite 應該是找不到開啟 VBS 的電腦、但是 Focus 3 卻可以連上開啟 VIVE 串流中心的電腦…

也就是說,雖然串流的核心程式應該都是 VBS,但是如果只裝 VBS 的話就只有 Focus 3 能連接,但是如果裝的是 VIVE 串流中心,Focus 3 和 XR Elite 都可以連…這點真的不知道 HTC 在想什麼了?

而除了原廠給的軟體不同外,在串流的時候,XR Elite 這邊的使用邏輯也和 Focus 3 不一樣

Focus 3 的串流模式,是在開啟 VBS app 連上後、就會自動啟動 PC 端的 SteamVR 開始串流,算是相當單純。

但是 XR Elite 在連接電腦後,是只會先完成連線、並在 XR Elite 上的收藏庫中列出 SteamVR 的遊戲內容;如果要開始串流,則是要手動執行 SteamVR、或是其他想要啟動的程式。

概念上,應該比較像是想把 PC VR 的內容也各自當成 XR Elite 的應用來管理。這其實算是不錯的想法,不過實際上由於底層還是透過 SteamVR 來做串流,所以有的時候還是得自己回到 SteamVR 環境做控制就是了。

像是如果要執行的 SteamVR App 還在更新,那在 XR Elite 裡面並不會看到什麼訊息、只會讓使用者覺得奇怪怎麼跑不起來。


在穿透模式的部分,第一點是…不知道是不是這台機器有被改過什麼設定(不是 Heresy 自己的,所以不敢整個重設),但是在開啟彩色穿透的時候,影像感覺是放大過的!?

下面的圖片,就是在試著保持手和頭的相對距離的情況下,去穿過邊界的對比:

 

這樣對比,應該勉強看的出來實景的手比識別出來虛擬的手大一點?但是實際上,由於很難比對,所以很難講大了多少,不過 Heresy 自己是覺得明顯感覺得出來的…
相較於此,Quest 3 的穿透模式並不會給 Heresy 這樣的感覺。

不過針對這個問題,在系統裡似乎沒有什麼相關的縮放設定、到網路上找了一陣子,好像也沒有人討論這個問題…所以就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o_O

總之,在 Heresy 這邊會覺得因為這個尺度的變化,所以變得不太可以透過這個穿透模式做細緻的操作;比如果要看著鍵盤打字好了,會因為手移動的距離和視覺上出現落差、而造成混淆…而如果是要走動的話,這個視覺上的偏差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如果無視這一點的話,其實 XR Elite 的穿透模式畫質也算不錯,感覺上似乎比 Quest 3 的好一點?但是這點一來可能是因為影像比較大、二來可能是因為兩者的處理模式的不同,只是 Heresy 也因為近視度數的關係所以看不清楚,所以其實不敢打包票…

至於前面講的處理模式不一致,主要是 XR Elite 似乎不會像 Quest 3 一樣、真的去把彩色影像重建出 3D 場景?在一般的穿透模式的狀況下,基本上實景的畫面似乎是很像是單純把攝影機的畫面當作背景貼圖來處理?

也因為這樣,所以 XR Elite 的穿透模式在物體的邊角不會像 Quest 3 一樣可能會有奇怪的變形;而如果是在 Open Brush 這個有支援 MR 模式的應用來說,在 MR 模式下當控制器移動的時候,都會造成附近的空間扭曲、變得相當詭異。下圖是靜止的時候,看起來都還好:

但是在把控制器移到中間的時候,就可以發現後方的投影幕和門框整個都扭曲了。

這個時候,如果是揮動手造成的動態,則沒有造成類似的問題?但是如果開啟 XR Elite 的手勢操作、試著用雙手取代控制器來輸入(雖然實際上沒辦法輸入)的時候,揮動雙手就會出現空間扭曲的問題了~

所以感覺上,XR Elite 似乎只有去處理他認定是互動裝置(控制器、手)的深度而已,和 Quest 3 比起來感覺算是相當取巧的方法?也由於這樣的設計,XR Elite 的穿透模式的畫面其實和 Quest 3 相比算是相對穩定的。

另外,上面兩張圖也可以看到,實際的控制器和虛擬的控制器在大小上不太一樣就算了,在位置上也是有些許偏移的…個人覺得這點和 Heresy 覺得穿透的影像有放大應該也有關係?


而在深度遮蔽的部分,XR Elite 應該是一樣沒有去試著解決這個問題。考量到他的穿透模式的實作方法,感覺好像更不太可能會有辦法去處理遮蔽的問題?

總之,這邊有試著用 Open Brush 來做簡單的測試。如果在虛擬物體前面放一個實體的東西,並不會真的把虛擬物體給遮住、而會造成深度上的錯亂。

像下左圖中,這團繪製出來的虛擬物體實際上應該是假人頭的右手邊;但是當轉到假人頭的左側的時候(下右圖),可以發現虛擬的東西不會被假人頭遮住、而會遮住假人頭。

 

考慮到 XR Elite 的設計,個人覺得應該是不用期待他能根據深度做遮蔽了吧?


另外,在系統面來看,XR Elite 雖然引進了彩色攝影機做為穿透模式的顯示,但是卻沒有像 Quest 3 那樣把 MR 功能深度整合進系統的感覺,而是比較像是額外附加的功能

不但在主介面要切換成穿透模式有點麻煩,其他的 App(例如瀏覽器)大多也都沒有支援,整體來說變得有點雞肋。雖然在系統上還是可以快速開啟穿透模式(右手選單鈕按兩下),但是這個模式基本上是讓使用者可以看到外界用的,實際上會把系統介面都關閉、沒辦法繼續使用…

而在穿透模式的解析度上,個人覺得應該也不到「夠用」的程度,至少應該是沒辦法看到電腦螢幕的;不過考慮到 Heresy 的近視度數已經超過了 XR Elite 的調整範圍,這邊就不多做評論了。

只是以他的系統介面來說,感覺要在穿透模式下,把 XR Elite 拿來當作輔助的資訊顯示裝置…好像也很難就是了?除了有專門的 App 在做這件事,否則像是內建的瀏覽器都不能搭配穿透模式使用,好像能用的也不多了?


有想到的大概就是這些了?

其他的東西呢,個人還有一個想法,是「主介面的背景音樂好吵」…而且找了一下,好像還沒辦法關掉… = =

而整體來說,Heresy 會覺得 HTC 的系統不但沒有 Quest 系列的介面來的好看、很多地方感覺也沒有那麼直覺、好用,在操作的直覺性和便利性應該是沒有 Quest 來的好的。

不過,HTC 的系統在想要將畫面投放出來的時候,可以直接投放到 miracast 的裝置上、甚至也可以直接投放到 Windows 電腦上(參考),這點個人覺得是比 Quest 來的方便很多的。

而在使用方式上,前面也提過了,由於 Heresy 這邊目前這類的裝置主要的用途都是要拿來做為 PC VR 串流的展示用裝置,所以整個玩下來會覺得 VIVE XR Elite 很難在這個情境下使用。

實際上,光是在他不能配戴眼鏡使用這點,其實就扣分很大了…
再加上屈光度調整的限制、還有調整的難易度(要先拆靠墊),其實都讓他在多人使用的時候變得相當麻煩。

至於一般人使用呢?老實說,個人覺得考慮到價位、硬體、整個生態系,目前比較好的選擇應該還是 Meta Quest 3 吧?不過如果真的不想戴眼鏡、度數又在範圍內的話,XR Elite 可調屈光度的設計倒是滿有吸引力的。

之後,可能還是要看 HTC 還會不會推出下一代的產品來對抗 Quest 3 了吧。

對「HTC VIVE XR Elite 使用感想」的想法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