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小失望的 NVIDIA RTX VSR

NVIDIA 在 CES 2023 就發表了基於 RTX GPU 上的 Tensor Core、使用機器學習的技術來幫影片在提高解析度時的強化技術:NVIDIA RTX Video Super Resolution(RTX VSR)。

而要使用這項功能、所需要的條件包括了:

  • 使用 NVIDIA RTX 30 / 40 系列的顯示卡
  • Google Chrome 110.0.5481.105+ / Microsoft Edge 110.0.1587.56+

不過雖然發表了好一陣子、瀏覽器也號稱更新了,但是由於 NVIDIA 始終沒有推出對應的驅動程式,所以實際上始終沒辦法玩到。

而直到前幾天、NVIDIA 終於推出支援這項功能的驅動程式 531.14、讓使用者可以開始使用這項功能了!

閱讀更多»

廣告

新電腦 EFI 開機與 CSM 的一些小問題

這次組新電腦(雖然只有 CPU+主機板+記憶體)的過程,算是相當地順利,沒有什麼大問題就完成了;不過到了最後,還是踩到了一個和顯示卡有關的地雷,這邊就來稍微紀錄一下。

先簡單講結論,在 Intel Core i5 12400 + 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 這樣的系統下,CSM / UEFI 開機會對顯示的部分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下面算是彙整一下狀況:

  • 關閉 CSM(理論上新系統應該要這樣)
    • 可以啟動 Resizable bar 來增加新的顯示卡的效能(參考
    • 安裝獨立顯示的時候,可透過「iGPU Multi-Monitor」設定是否要開啟 iGPU
    • Heresy 踩到 GeForce 1070 的 DisplayPort 支援性問題
  • 開啟 CSM(為了舊東西的相容性)
    • 需要支援 VBIOS 的顯示卡才能開啟 CMS(參考
    • Resizable bar 無法使用BIOS 也有提示
    • 在安裝獨立顯示的狀況下、iGPU 無法使用
      • BIOS 中的「iGPU Multi-Monitor」這個選項會消失

而 Heresy 安裝的顯示卡是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Mini ITX OC 8G(官網),則又會踩到特別的問題…

閱讀更多»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針對 DisplayID 的韌體更新

感覺這次的問題和之前《NVIDIA 針對 Maxwell 和 Pascal 顯示卡推出 DisplayPort 的韌體更新》的狀況有點像?

官方的公告是《NVIDIA GPU Firmware Update Tool for DisplayID》,裡面的說法是 GeForce RTX 30 系列的顯示卡,似乎是由於 DisplayID(EDID 的後繼者、維基百科)的相容性問題,在連接 DisplayPort 的螢幕的狀況下,可能會出現在開機的過程中都沒有畫面、直到進入 OS 才會顯示畫面的狀況。

而這個更新,也僅只適用於這個狀況;如果有碰到的話,可以下載官方提供的韌體更新程式(連結)試試看。

閱讀更多»

NVIDIA 推出讓 Windows 遠端桌面支援 OpenGL 的小工具

在以往,由於 Windows 的設計,要透過 Windows 的遠端桌面功能來操作 OpenGL 等 3D 程式,大多都有很大的問題。

由於在透過遠端桌面(微軟使用的是 Remote Desktop Protocol、RDP)的時候,WIndows 都會建立出一張「Microsoft Remote Display Adapter」虛擬顯示卡、並將繪圖的功能交給他做轉介,所以才會導致沒辦法正確地執行 OpenGL 的程式。

而現在,NVIDIA 則是在他的 DesignWorks 的網頁(連結)釋出了一個小工具,讓 Windows 的遠端桌面環境也可以透過 GrForce GPU 來做遠端桌面的 OpenGL 加速了!

他的下載連結是:https://developer.nvidia.com/nvidia-opengl-rdp

閱讀更多»

NVIDIA Variable Rate Shading

「Variable Rate Shading」(VRS)這項技術(官網),是 NVIDIA 在推出 Turing GPU 架構時(2018 的事了),針對 VR 的需求推出的一項新功能。

這項技術的基本概念,主要就是透過局部性地降低 rasterization 階段的解析度,來減少 Pixel Shader(Fragment Shader)的計算量,藉此達到加速的目的。

下面就是他的基本流程:

閱讀更多»

NVIDIA 下放 30-bit 顯示到 GeForce、TITAN 顯示卡了~

NVIDIA 之前把消費級顯示卡的驅動程式分成了「Game Ready Driver」(GRD)和「Creator Ready Driver」(CRD)兩種版本,試圖針對 Adobe PhotoShop 這類的軟體、提供更好的效能。

而後來,又把「Creator Ready Driver」改名為「Studio Driver」(工作室驅動程式、縮寫為 SD),這部分應該是為了搭配所謂的 RTX Studio 筆記型電腦來重新命名了(參考)。

目前在官網上針對這兩者的說明,也改成了:

  • 如果你需要對最新遊戲、DLC 提供最即時支援的玩家,請選擇 Game Ready 驅動程式。
  • 如果你需要對影片編輯、動畫、攝影、繪圖設計和直播等創作流程提供穩定的品質,請選擇 Studio 驅動程式。

閱讀更多»

NVIDIA 推出新的驅動程式分支:Creator Ready Driver

NVIDIA 在好一陣子前,就把自家的 GeForce 驅動程式,命名為「Game Ready Driver」(GRD),代表他是針對遊戲最佳化的。

在專業的 Quadro 產品線,則是有「Optimal Driver for Enterprise」(ODE)和「Quadro New Feature Driver」(QNF)兩種類型可以選。

而前幾天的 GTC2019 中,NVDIA 則是針對 GeForce 系列的產品線,推出了第二種類型的驅動程式:Creator Ready Driver(CRD)。

閱讀更多»

NVIDIA 終止 3D Vision 支援

3D 立體在這波 VR 潮流起來之前,曾經熱門了好一陣子。當時,各家電視廠商都有堆出 3D 立體的電視,試圖推廣 3D 立體設備到一般用戶。

當時,Heresy 為了工作上的需要,也有寫過《立體顯示技術簡介》一系列的文章,來介紹當時各種立體顯示技術。

不過,後來 3D 立體顯示也一如預期、在沒有殺手級應用的情況下開始慢慢地沒落了。尤其是在 HTC Vive 這類的消費級 VR 產品出現後,應該也都沒有廠商再繼續討論一般的 3D 電視了。

而當時,在 PC 電腦領域產品最完整的 NVIDIA 3D Vision 系統(官網第一代的開箱文第二代的開箱文)的產品生命,看來也步入尾聲了;NVIDIA 在日前,也不起眼地公告、將停止 3D Vision 的支援了。

閱讀更多»

NVIDIA GeForce RTX NVLink 簡單測試

NVIDIA 在之前,一直都有名為「SLI」(Scalable Link Interface、維基百科)的多顯卡技術;透過這種技術,它可以讓多張顯示卡同時計算,藉此來提高 3D 繪圖的效能。

相對於 NVIDIA 的 SLI,AMD 則也有「CrossFire」(維基百科),可以有類似的效果。

不過老實說,在 Heresy 個人來看,這類的多顯卡技術基本上對於效能的增益上都還是滿有限的,不要說「1+1=2」了,在很多狀況下其實效能增進連 50% 都沒有,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效能不增反減的狀況。

閱讀更多»

201808 雜記

老樣子,隨便紀錄的一些東西。

  • NVIDIA 終於推出新的顯示卡、圖靈(Turing)核心的 Quadro RTX 和 GeForce RTX(官網)了!

    • 這次主打的是以往效能極差的 Ray Tracing(參考)…這次有可能顛覆整個 Computer graphics 的領域嗎?個人覺得還有待觀察。

    • 不過這代的公版卡改成雙風扇,實在不怎麼好看…感覺,櫻花牌應該可以考慮推出聯名產品了~ XD

  • 比較悲情的是,Heresy 這邊的採購案一直因故延遲,結果一堆東西都出新的,舊的還是沒買到… orz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