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WI-C100 開箱


Heresy 的 Sony WI-XB400 在今年四月初的時候,整個左耳都掛了;而由於 Heresy 基本上算是每天都有在用,所以其實當下就開始找要買什麼來替代的。

由於個人喜好和需求的關係,所以這邊並沒有考慮現在主流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個人覺得那種東西在 Heresy 這、在壞掉前失蹤的機率很大);但是回過頭看,同類型有掛繩的耳機,感覺似乎也少了很多了…

以 Sony 來說,強調低音的 XB 系列感覺似乎完全消失了?所以後來 Heresy 是決定買相對便宜的 WI-C100(官網、定價 790)來用了。

下面是他的主要規格:

  • 耳機
    • 封閉式動態入耳式耳機
    • 驅動單體:9 mm、釹磁鐵
    • 頻率響應:20 – 20,000 Hz(取樣頻率 44.1 kHz)
  • 藍牙(Bluetooth)
    • Bluetooth 5.0
    • 有效範圍約 10 M
    • 頻率範圍:2.4 GHz 頻段(2.4000 GHz-2.4835 GHz)
    • 支援協議:A2DP、AVRCP、HFP、HSP
    • 支援的音訊格式:SBC、AAC
    • 支援的內容保護:SCMS-T
  • 電力:
    • 充電:約 3 小時
    • 音樂撥放續航力:25 小時
    • 通訊續航力:15 小時
    • 介面:USB Type-C
    • 3.7V 鋰離子充電電池
    • 額定功耗 0.4W
  • 特殊功能:支援 DSEE(數位音質還原技術)、360 Reality Audio
  • IPX4 防水
  • 重量:約 20g

實際上,感覺上他和之前的 Sony WI-XB400  相比,在硬體上的差別主要是單體從 12mm 變成 9mm,其他參數似乎是一樣的?

不過,C100 可以搭配 Headphones Connect App 使用,提供 DSEE 和 360 Reality Audio 等功能,這些都是 XB400 不支援的;所以雖然 C100 比 XB400 來的便宜,但是軟體功能倒是更為完整。

再來,先來看他的外盒:

   

打開後,裡面則是用瓦楞紙板包著。

裡面的東西則如下:

其中,右邊用塑膠袋包著的,就是耳機本體了;可以看到,這款耳機並沒有付 USB 線。

其中,他有章說明還強調了 USB 孔如果被汗水或水分腐蝕是不保固的。 XD

把塑膠袋打開則如下:

除了耳機本體外,他還有付兩組不同大小的耳塞;包含已經預先裝好的,總共有三組。

和 XB400 一樣,他的設計是三段線,線的兩端式耳機、中間則有兩個元件。

線的部分中間那段用來掛在脖子後面的是扁平線,連接耳機的則是一般的圓線;圓線的部分感覺有點細,會讓人擔心他的強度…

耳機的部分如下:

  

和 XB400 的耳機相比,他的外型相對單調;在其中一側的殼有蝕刻的 SONY 字樣,在配戴的時候會在外側。

而在連接線的部分,基本上感覺就是線直接出來,沒有另外用軟的塑膠再包一層來防護;加上過細的線材,真的讓人有點擔心拉到後會怎樣?

從上方看的話,則可以看到他是類似三角形的設計。

在下方則有一個洞,應該是用來平衡壓力的?

另外,左耳的下方的洞前方還有一個凸點,讓使用者可以靠觸覺分辨是哪一個耳朵。

這邊個人覺得比較討厭的,是 C100 沒有像 XB400 一樣有做磁吸機制、讓兩耳可以吸附在一起;所以不用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辦法固定起來。

耳塞是簡易的款式,裡面沒有塞東西。

而由於規格都是 Sony 通用的,所以想要的話也可以換成其他 Sony 耳機相容的耳塞(例如 Sony XBA-H1 付的那種有發泡矽膠的)。

和 XB400 不同,他發出聲音的原管不是空的,前方有塞住;但是他中間又有一個洞,

而中間的兩個元件則如下圖:

和 XB400 一樣,有控制按鈕的在左側、右側感覺應該只是配重用的(還是有電池?)。

可以看到,C100 在上端還有標示左右,右邊的是橘紅色的圓形。

反面的部分,在控制器這邊的背面有一個圓孔、是麥克風;右側則只有 SONY 的 logo。

控制器這邊雖然和 XB400 一樣是三個按鈕的設計,但是和 XB400 是有整個下凹不同,C100 的三個鈕是位在整個凸出來的長條上,一開始在使用的時候很不習慣。

\

在側邊則有一個蓋子,打開後裡面就是充電用的 USB Type-C 連接埠。

  

他的蓋子比 XB400 的好蓋很多,可以很輕鬆地蓋上去;而且也還算夠緊,基本上不會脫落,在設計上算是好很多。

在另一邊則有蝕刻操作說明的圖示,同時也還有一個 LED 燈;在充電的時候會亮橘燈、充飽會熄滅,使用中則是會根據狀況閃藍燈。

或許是把教學的部分丟給 App 了吧?這次也沒有附操作說明書了。

不過,在控制的部分,基本上和 XB400 完全一樣,大致上就是:

  • 中間的按鈕:
    • 按下:接聽 / 掛斷、撥放 / 暫停
    • 按兩下:語音助理功能(OK Google)
    • 壓兩秒:開關電源
    • 壓七秒:藍芽配對
  • + / -:
    • 按下:音量調整
    • 壓 1.5 秒:上一首、下一首

下面則是和 XB400 的對比:

  

在控制器的部分,CI100 比 XB400 大了一圈。

在耳機的部分,則明顯小了一號。

   


在一般使用上呢,個人覺得除了多了個 App 外,好像和 XB400 完全一樣?

唯一的差別,可能就是左手要去摸按鈕的時候,會因為兩者設計的不同,而卡在那邊一下了。

本來還以為從 XB400 的 12mm 單體降到 9mm 單體會有聽得出差別,但是看來 Heresy 的耳朵沒有好到那種程度。 XD

不過,之前 XB400 的開箱文有紀錄 Heresy 覺得有背景的電磁噪音;但是 C100 在使用的時候感覺好像沒有這樣的感覺?就不知道是自己耳朵變爛了,還是真的有改善了?

電力的部分,官方是號稱聽音樂有 25hr;而 Heresy 這邊用了 18 個小時以上(根據他的軟體紀錄的)、才掉到 50%?感覺上續航力應該是相當足夠的。

下面左圖則是連接到 Android 手機上的狀況,可以看到它主要是使用 AAC 這個音訊格式;比較特別的,是這邊會有一個「安裝隨附應用程式」、會帶到 Google Play 的 Headphones Connect App 去。(第一次連接好像也有通知?有點忘了)

 

不過,Sony 的 Headphones Connect 這部分就等下一篇再來介紹一下吧~

完整相簿

對「Sony WI-C100 開箱」的想法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