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台北人的故事-《傷心咖啡店之歌》


如果現在要問 Heresy 最喜歡的小說是哪一部?Heresy 應該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是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Heresy 從大學開始看這本書,至今至少看了幾十次了!而書中有許多話語,也都是非常吸引 Heresy 的!為什麼喜歡?必須先從小說談起。

一般的小說是在講故事,看完之後,或許會有很多感觸、覺得劇情非常有趣;但是,也就僅只這樣。並不是說這樣不好,金庸的武俠、倪匡的科幻對 Heresy 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像近期有名的《達文西密碼》等等,也都是不錯的作品。但是實際上,看完之後,大多不會得到什麼。不知道在哪看到的:「幻想式的東西,看過了,只會帶來沮喪。為什麼?因為看完後,回到現實,就會發現自己還是一樣。」

但是以《傷心咖啡店之歌》來說,並不是這樣。他也是講故事,而且是講台北人的故事;但是在故事進行中,他會引導讀者去思考!他也在探討自由、自我定位、社會定位等等的問題。所以,每次看完後,Heresy 大多會再重新陷入思考,思考一些書中的問題:自由是什麼?社會定位與自我的價值?所謂的自我實踐到底是要怎樣?雖然不一定會滿意書中的答案,但是至少它可以帶著你思考。

故事的主角,是馬蒂;一個在社會中曲異和寡、社會適應不良的女主角。其他的腳色,也大多是我們日常生活可見的人:一般的中階職業婦女的素園、生為高知識分子的記者兼作家的吉兒、以賺錢為己任的藤條、一個低學歷的少女小葉(還算少女嗎?至少形象是的)。而除了人之外,大多的事,也都是我們日常生活會見到的事。

特別的,只有海安;他的外型完美、他的身家富有,可以說是一般人的理想。套句素園說的:「海安是一張特別的門票,在他身邊,就好像進入另一個世界,把原來的煩悶的、侷促的、庸俗的一面都拋光。」但是隨著故事的進行,我們可以發現海安並不完美;他缺少了一半,他缺少了一生下來就去世的一半:海寧。

整個故事,其實可以看作是馬蒂的自我探究、馬蒂的成長。
而故事的場景,主要就是在台北了!在這個擁擠、異化的社會中;而他們則在這個城市中,透過海安建立了一個窗口、一家咖啡店-傷心咖啡店。而另一個主要場景,則是和台灣做對比的馬達加斯加,在那兒發生的事是虛幻的、是理想的;藉由這個虛幻的場景,馬蒂透過跟隨另一個海安-「耶穌」,了解到自己所尋求的一切。


感想…大概就這樣吧…和心中真正想的,或多或少有許多差異,但是暫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寫?也就先到此打住了。

真的非常建議喜愛閱讀、思考的人看看這本書。


書籍資料:

作者:朱少麟/著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15日
ISBN:9574442519

對「一段台北人的故事-《傷心咖啡店之歌》」的想法

  1. […] 其實,這些變化的原因,主要都是人們的步調隨著工具的進化,也變的越來越快了!快到開始忽略週遭的一切…想到《傷心咖啡店之歌》裡面的一句話:「為了不要朝九晚五,這些年來我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為了跟上現代社會的快步驟、快節奏,我們拋棄了多少其他東西?我們捨棄了多少其他的事物?這些工具的原始目的,似乎都是號稱著可以代替人工作;但是結果似乎反而是由於他們的大量生產,要讓人們以更快的速度來跟上。 […]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