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ROG Crosshair X670E Extreme + AMD Ryzen 9 7950X


這篇算是簡單紀錄一下 Heresy 去年底、組裝新的工作用工作站的一些…有點麻煩的紀錄。

首先,由於是在組高階工作站,所以配件算是一般不會考慮的高價品;這次的工作站主要零件的規格如下:

  • AMD Ryzen 9 7950X(官網
  • ASUS ROG STRIX LC II 280 ARGB(官網
  • ASUS ROG CROSSHAIR X670E EXTREME(官網
  •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6000 32GB *4(官網
  • FSP Hydro PTM PRO ATX3.0 (PCIe5.0) 1200W(官網
  • Cooler Master COSMOS C700M(官網

這邊本來還要買 RTX 40 的顯示卡的,但是去年要採購的時候…算了,總之沒買到。

而由於主機板的記憶體相容性列表(官網)中完全沒有列舉把記憶體插好插滿的狀況(32GB x 4),再加上產品上市日期,以及規格、採購等等時間差的問題,最後是沒能買到支援 AMD EXPO(官網)的記憶體,只能買當時相對好取得報價的 32GB DDR5 記憶體了。

總之,全部的東西如下圖:

而這篇呢,則只會簡單講一下 CPU + MB + RAM 這三樣主要的元件,也沒有測試數據;原因很簡單,組好後以記憶體為主的問題很多,過了很久才真的都排除到一定的程度… orz


首先,CPU 的部分是 AMD Ryzen 9 7950X(官網)這款 AMD 目前最高階的消費級處理器,採用新的 AM5 接腳,16 core / 32 thread、TDP 170W,相當適合跑大量平行化的工作。

    

可以看到,這次 AMD 的 CPU 上面的金屬蓋(均熱蓋、IHS)設計頗為有趣,本來應該是全覆蓋的,但是卻在周圍挖了一堆凹洞;所以如果是使用會導電的散熱膏,可能就要小心流到這邊了。

而金屬蓋本身有相當的厚度,主要應該是為了和 AM4 的散熱系統;但是相對地,也有一個說法是如果願意無視保固、把 IHS 磨掉 0.8mm 的話,就可以讓溫度從 95 度降到 85 度(YouTube)。


主機板的部分,這邊也是採用 ASUS AM5 最高階的 ROG CROSSHAIR X670E EXTREME(官網);而也由於是最高階的板子,他的配件也相當地多。

   

主機板的大小是比一般 ATX 更大的 E-ATX,比較特別的設計是他為了整線好看,主機板前方的接頭大多做了 90 度的旋轉、並加上上蓋。

  

這個設計理論上可以讓線藏得更漂亮,但是相對地,其實使用的面積會更大;而某些機殼本來讓線走到後方的孔位可能也會因為是 E-ATX 再加上又要轉 90 度,而難以使用。

下圖可以看到,主機板邊緣的線基本上都沒辦法走 COSMOS C700M 本來規劃走線的區域到背面。

另外,不知道為什麼,就只有連接機殼 USB Type-C 3.2 Gen 2×2 的 Type-E 座沒有轉 90 度?

在用來安裝顯示卡的第一根 PCI Express 插槽的部分,透過鋼絲作連動機制,可以用前方蓋板上的「Q-Release」按鈕來解開 PCIe 插槽後方的鎖定機制。

 

在顯示卡體積越做越大的現在,這樣的機制是很實用的!否則如果再加上一個 CPU 塔散的話,以往的解鎖結構真的超難操作的…(Heresy 都拿塑膠尺戳下去)

被版的部分,則是採用了預先安裝好的檔板,算是個人相當喜歡的設計之一~

其中,音效的五個 3.5mm 接頭的部分在過電後會亮起不同的顏色(右圖)、做為不同功能的識別;這樣雖然可以在暗處也可以明顯的識別,但是在沒過電的狀況下就只能看小字了。

而在 USB Type-C 的部分,總共給了四個連接埠!其中最左邊是 USB 3.2 Gen 2(10Gbps)、右邊則是 USB 3.2 Gen 2×2(20Gbps)。

中間兩個是 USB4 的,使用的控制器是 Intel JHL8540(官網)、控制器理論上有支援 Thunderbolt 4,但是官網沒寫?他們理論上也有支援 Display Port 輸出,但是可能只對處理器的 iGPU 有用吧。

在後面也有 Clear CMOS,在不方便開機殼的狀況下可以重設 BIOS;另外 BIOS Flash Back 則可以搭配隨身碟,強制更新 BIOS。

PCIe 的擴充插槽只有三根,兩個 PCIe 5.0 x16、一個 4.0 x4。

但是實際上,兩個 x16 的插槽也僅能跑 x16 或 x8 / x8;而如果裝了主機板的第二個、比較下方/前方的 M.2 的話,兩個插槽也會變成 x8 / x4…

所以如果以後有能發揮 PCI Express 5.0 x16 全部效能的顯示卡的話,那其實第二個插槽和 M.2 也就不適合用了。

另外,第二根 PCIe 的蓋板可以拆下來,底下可以安裝兩根 M.2 SSD。

 

上面左圖是 M.2_1、右圖則是 M.2_2,兩者都支援 PCIe 5.0 x4;但是就像前面說的,M.2_2 裝上去的話,兩個 PCIe x16 插槽的頻寬都會被影響。

這邊兩個插槽都有用 M.2 Q-Latch 的快速鎖定結構。

此外,讓人覺得比較高興的,是他有考慮雙面 SSD 的散熱,上下都有導熱貼。

上方的金屬片滿大、滿沉的,理論上應該有一定的散熱能力(不過完全沒有做鰭片的設計就是);而下方連接主機板的部分到底是把熱導到哪裡呢?這點就不知道了。

另外,華碩最高階主機板有一個個人很喜歡的設計,就是額外的 M.2 專用介面卡;這一代叫做 ROG Gen-Z.2,可以安裝一個 PCIe 5.0 x4 和一個 PCIe 4.0 x4 的 M.2 SSD。

他在主機板上的位置是在記憶體旁,也就是下圖中記憶體下方的位置。

而這張介面這次是有附散熱片、還有導熱管的版本。

 

不過由於他是兩面各一條,所以散熱片是前後獨立的,導熱管也只有前面的有;此外,這邊就不像主機板上的 M.2 插槽一樣,有考慮雙面 SSD 了,這邊的散熱只有考慮單面。

而 Heresy 喜歡這樣的設計主要一個是好拆裝,不像裝在主機板的如果要更換就連顯示卡等等介面卡都得拆掉。另一個則是這邊的散熱理論上會比較好,而且直立起來後,理論上要處理 M.2 高溫的手段也會更多。

然後,個人不知道華碩在想什麼,上面已經可以裝四個 M.2 SSD 了,結果他還是又給了一張 PCIe 介面的 M.2 SSD 轉接卡。

 

而且,他給了一張全尺寸的擴充卡,上面卻只能插一條 SSD,感覺很浪費空間…

不過因為它的 SSD 兩面都有導熱貼(背面感覺也是只能先導到 PCB 版?),而且兩面都有大塊的散熱片;再加上安裝位置可以吃到機殼前置風扇的進風,所以這邊的散熱設計理論上比 ROG Gen-Z.2 更好。但是缺點就是插上去後顯示卡就只能跑 PCI e 5.0 x4 了。

而主機板的背面也有超大塊的金屬板覆蓋:

   

另外,這次還有一個以前沒看過的 ROG True Voltician 子卡,根據官方說明是用來監測電壓的?

  

不過由於 Heresy 也不知道到底要拿來量什麼?所以就沒有玩了。

其他的硬體則還有 Wi-Fi 天線、以及 ROG 風扇控制器,這邊則沒有特別拍照。

另外這邊抱怨一下,真的開始裝了之後,這才發現這張板子居然把 PC Speaker(嗶嗶叫的那個蜂鳴器)的接頭拿掉了!老實說,個人不太能接受這個做法… orz


記憶體的部分,這次買的是四條 32GB 的 DDR5-6000 記憶體,插好插滿是 128GB。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由於各式各樣的原因,這次買的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6000 32GB *4(官網)只支援 Intel XMP,沒有支援 AMD EXPO…

  

記憶體上方白色透明的部分就是 RGB 光源的部分了。

下面就是安裝起來的樣子。

 

個人覺得比較討厭的,是它的上方金屬部分還算滿尖的,在安裝的時候手指用力往下壓會有點痛…


這篇開箱文就先這樣了,下一篇再來講一下這次組裝碰到的一堆瑣碎的問題吧…

對「ASUS ROG Crosshair X670E Extreme + AMD Ryzen 9 7950X」的想法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