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IVE Tracker 3.0

這篇是來簡單紀錄一下「VIVE 移動定位器 (3.0)」(HTC VIVE Tracker 3.0、官網)這東西。

這東西是之前購入 HTC VIVE Pro 2 的贈品,官方售價是 4,200,以贈品來說還算滿高級的。

他基本上是 HTC Vive 移動定位器的後繼產品(中間應該還有一代就是?),主要功能沒有變、還是一樣是一個 SteamVR 環境中的額外的定位裝置、然後有提供接頭、讓開發者建立自己的硬體;而比較大的改變,除了體積變小、改用 USB Type-C 介面外,主要就是變成支援 SteamVR 2.0 的定位系統了。

閱讀更多»

廣告

HTC Vive Pro 2 使用紀錄

前面寫了 HTC Vive Pro 2 的開箱文,在來這邊簡單寫一下使用上的紀錄。

由於之前的 HTC ViveHTC Vive Pro 都算是直接和 SteamVR 整合,在 SteamVR 裝好的情況下基本上都不用再裝額外的軟體了。

所以本來 Vive Pro 2 應該也是一樣吧?結果沒想到接上去要開啟 SteamVR 的時候,他就跳出「要安裝 HTC Vive Pro 2 的驅動程式」的提示。

點下安裝後,他就會透過 Steam 來安裝「VIVE Console for SteamVR」(Steam)這個軟體;而且這個軟體不知道為什麼還很肥大,需要 1.58GB 的磁碟空間? o_O

閱讀更多»

HTC Vive Pro 2 開箱

Heresy 公司這邊拿來展示用的 VR 顯示系統,一直以來都是 2018 購入的 HTC Vive Pro,基本上都還在正常服役、用起來也算方便。

不過由於 Vive Pro 基本上也是快五年前的產品了,其他的不說,以解析度來說在現在的標準來其實也算是偏低的了。

所以最近有預算,就把顯示系統換成去年五月推出的 Vive Pro 2(官網)了。

閱讀更多»

關閉 StemVR 與 Oculus 的動態內插

在這個世代的消費及虛擬實境裝置剛上市的時候,其實當下的顯示卡效能是不太夠的,所以能夠運作的 FPS 其實是相對偏低的。而儘管到了現在顯卡效能已經大幅成長了,但是在某些應用上,其實繪製速度可能還是跟不上的。

而為了避免畫面更新過慢、導致 VR 體驗過差,所以像是 Valve 和 Oculus,都很早就在自家的軟中,加入了畫格內插的功能,產生出額外的畫面來彌補、試著提高 FPS。

在 SteamVR 裡,這個功能叫做「動態平滑」(Motion Smoothing、官網);而在 Oculus 系統,這項功能則是稱為「Asynchronous Spacewarp」(ASW、官網)。

這兩項功能基本上都會在 VR 應用的繪製速度不足時,提供一個可以拉高更新率的方案。

閱讀更多»

SteamVR Beta 版加入FoV 與世界縮放調整功能

前幾天,SteamVR 的 Beta 版推出了 1.17.8 的更新(公告),提供了實驗性值的 Field-of-view(FoV)與世界比例的調整。

這兩項功能,都是設計成針對每個遊戲個別調整的,可以透過 SteamVR 系統選單設定中、「影像」裡的「個別應用程式影像設定」裡面做調整。

其中,FoV 的調整只能往下調整角(100% – 50%)、可以在遊戲中縮小可視;由於整體繪製解析度不變、但是顯示區域變小,所以變相地可以在限定的區域內提供更好的精細度。

閱讀更多»

Valve 推出完全支援 OpenXR 的 SteamVR 1.16.8

OpenXR 1.0 是 Khronos 在 2019/07 就推出的一項針對 VR、MR、AR 的開放標準(官網之前的介紹);他基本上是希望可以透過單一的標準 API,來簡化程式開發人員的工作。

而對於各個 VR 環境的廠商,則是要遵循 OpenXR 的規範,來開發對應自家環境的 runtime,讓使用者來使用。

Heresy 自己在 2020/07 測試的時候,雖然都還不完整、或不是正式版,但是 Windows Mixed Reality、Valve SteamVR、Facebook Oculus 也都已經有提供一定程度的 OpenXR 支援了。

閱讀更多»

OpenXR 執行環境的安裝

之前在寫《OpenXR 架構簡單介紹》的時候,基本上是覺得 OpenXR Runtime 應該是裝好 VR 裝置的軟體就可以用了,應該不用特別處理。

不過當 Heresy 在寫《OpenXR 程式開發:初始環境設定》、要進行測試的時候,這才發現,其實目前的 SteamVR(HTC Vive、Valve Index)、Windows Mixed Reality、Oculus Rift 三家的 VR 環境,都需要另外處理、才能執行 OpenXR 的程式。

所以這邊還是稍微紀錄一下吧~

閱讀更多»

Valve Index 簡單使用感想

在前面兩篇文章,已經把 Valve Index 的開箱文()整理完了;接下來這篇,則就是要來簡單講一下使用上的狀況了~

由於 Valve Index 基本上和 HTC Vive 一樣,採用的同樣也是 SteamVR(官網)的架構;所以如果本來就有 HTC Vive 的話,在沿用既有定位系統的情況下,基本上只要把 USB、DisplayPort、電源線都接上去,就馬上可以用了!

所有的設定基本上都可以自動延用之前的設定,連空間定位都不用重新設定,就可以用了~相當地方便。

閱讀更多»

Valve Index 開箱文(下:控制器、基地台與配件)

上一篇已經針對 Valve Index 的包裝和頭戴式顯示器寫了基本的介紹了。

接下來呢,就是針對其他的配件部分了。
這邊主要的,就是曾經被稱為「Knuckles」的 Valve Index 控制器和 SteamVR 2.0 的定位基地台了~

首先,這邊就從控制器開始吧!
實際上在 Heresy 來看,Valve Index 和 Vive Pro 最大的差異,其實應該就是 Valve 針對這個控制器上提供了更多有趣的控制性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