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上雲端、AI 之名復活的 Azure Kinect

在 2010 年正式推出的 Kinect 基本上應該可以算是第一款消費級的深度感應器;而當時透過深度感應器,可以快速地進行去背、追蹤人體骨架、甚至進行空間的 3D 掃描,對於很多開發者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到了 2013 年,微軟也有再推出第二代的 Kinect 感應器,提供更強大的功能來搭配 Xbox One 使用。

不過很遺憾的是,這塊市場看來始終沒有能真正地玩起來,所以到 2017 年,微軟也放棄繼續生產了;而用來在 Windows PC 上開發的工具、Kinect for Windows SDK 也在更早就沒有繼續維護了…

閱讀更多»

廣告

ASUS Xtion 2 的人體骨架追蹤:支援 NiTE 和 Nuitrack

這個也算是讓 Heresy 有點訝異的新消息了…

華碩在 OpenNI 已經半殘的狀況下,去年依舊推出了 ASUS Xtion 2 這款支援 OpenNI 的深度感應器;在當時,應該也使因為礙於 NiTE 授權的問題(僅能用於 PrimeSense 的硬體),所以只能存取深度與彩色影像,並沒有辦法支援體感的人體骨架追蹤。

在 Heresy 來看,除非 ASUS 能找到其他人體骨架的追蹤軟體方案,否則這個問題應該是無解的。而沒想到,前幾天 ASUS Xtion 的 Facebook 專頁,就多了一篇公告(連結),告訴大家他不但支援 NiTE、也找到另一套 middleware、Nuitrack(官網,這套是要付費的)了!

閱讀更多»

活了七年,Microsoft Kinect 正式走入歷史

又是一個讓人不慎唏噓的消息…根據 CO.Design 的《Exclusive: Microsoft Has Stopped Manufacturing The Kinect》這篇報導,微軟已經決定正式停止 Kinect 系列產品的生產了。(話說,他好像沒有給微軟官方來源就是了?)

微軟在 2010 年,針對 Xbox 360 這款遊戲主機,推出了第一款 Kinect 感應器,開始了微軟的體感操作的道路。

第一代的 Kinect 裡面除了一般的攝影機外,重點是還包括了一個 PrimeSense 的深度攝影機~這讓他可以更簡單、精確地讓使用者在不需要穿戴、手持任何裝置的情況下,可以偵測出人體的動作。
而這樣的設計,也讓 Kinect 在當時成為了任天堂 Wii 的頭號對手(有人還記得這東西嗎? ^^")。

閱讀更多»

ASUS Xtion 2 的使用

啟動狀態上一篇《ASUS Xtion 2 開箱》基本上是大致介紹了 ASUS Xtion 2 的硬體。而這一篇,則來講一下它接上電腦使用的狀況吧~

華碩第一代的 Xtion 基本上是採用和第一代 Kinect 相同的 PrimeSense 方案;不過由於 PrimeSense 已經被 Apple 收購了,所以華碩的 Xtion 2 也不可能再使用這個架構了…

華碩官方並沒有提供 Xtion 2 採用的方案是哪一家的,不過在和華碩的人員確認過後,是得知他採用的是 ToF(Time of flight)技術的深度感應器,號稱精確率是 3%(還是應該是誤差率?)。

閱讀更多»

ASUS Xtion 2 開箱

待命狀態在今年三月的時候,華碩出乎意料地在 Facebook 的「ASUS Xtion Series」頁面上發表了第二代的 Xtion 即將上市的消息。到了四月初,也發表了大部分的規格,之後沒多久,也就看到有的人已經買到了。

不過基本上,華碩應該是把 Xtion 2(官網)定位成開發用硬體,所以看來是沒有打算在一般通路鋪貨、販售了;要購買的話,基本上目前應該都只能和華碩訂購。

而雖然晚了點,不過 Heresy 這邊後來也弄了一隻來,想說來試試看效果怎樣。這篇基本上就是他的開箱文了~

閱讀更多»

華碩 Xtion 2 的細部規格,相容於 OpenNI 2

之前三月初的時候,已經有貼過一篇《出乎意料,華碩預告將推出第二代 Xtion 深度感應器》了。

當時,華碩緊緊有提供了一張照片、大概表現了新的感應器的外型;而又過了一個月,現在終於又有細部規格了~

這次放出來的,主要是它的基本規格,包括了:

  • 深度影像解析度:640×480 @30fps
  • 彩色影像:2592 x 1944
  • USB 3.0、低耗電
  • 體積:110 x 35 x 35 mm
  • 支援多作業系統、相容於 OpenNI 2.2

閱讀更多»

出乎意料,華碩預告將推出第二代 Xtion 深度感應器

Microsoft Kinect 推出後,算是帶起了一陣「體感」的熱潮,也讓相關的深度感應器知名度增加了不少。

後來,ASUS 也和 Kinect 背後的深度感應技術公司、PrimeSense 合作、推出了功能與 Kinect 接近的 ASUS Xtion 系列感應器

而在當時,Heresy 在玩 OpenNI 這個開發環境,也算是玩出了一點名堂呢~

不過很可惜的,隨著 PrimeSense 被 Apple 收購,OpenNI 雖然改由 Occipital 接手,但是由於硬體取得不易、沒有關鍵的 Middleware 等因素,整個也就慢慢地沒落了…

至於採用 PrimeSense 技術的 ASUS Xtion,後續相關個規劃,看來也就整個消失了…

閱讀更多»

CES 2017 整理

CES 每年都有不少有趣的東西,而今年 Heresy 其實也已經特別寫了一篇《不只不會倒、還會跟著走的 Honda 概念機車!》,來介紹今年 CES 最讓 Heresy 驚豔的產品了~

而這篇,基本上則是 Heresy 自己記錄一些 CES 2017 看到覺得特別好玩的東西了~


ASUS ZenFone AR

ASUS 新發表的 ZenFone AR 應該算是市面上第二款、非 Google 推出的 Google Tango 手機(第一款是聯想的 Lenovo Phab 2 Pro)。

而除了支援 Tango 外,他也支援 Google 的 Daydream VR 平台(其前身為 Google Cardboard),算是一隻同時支援新一代 AR、VR 的手機了~

當這類的手機多了之後,基於深度影像的手機應用會不會變多呢?就拭目以待吧。

他採用 5.7" 2K Super AMOLED 螢幕,並有目前市面最大的 8GB RAM!要說可惜的地方,應該就是他還是使用舊款的 Snapdragon 821 處理器吧?

閱讀更多»

Intel RealSense F200 感應器簡單使用紀錄

掛在螢幕上前一篇《Intel RealSense F200 感應器 by 捷元 開箱文》基本上把 RealSense F200 的硬體介紹過了,而接下來則是在不涉及程式開發的部分,大概來講一下它的使用狀況。

首先,在 Windows 10 的電腦上,只要把 F200 接到電腦的 USB 3.0 Port 上,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安裝了~所需要的驅動程式 Windows 自己就能夠找到、安裝,算是相當地方便。

閱讀更多»

Intel RealSense F200 感應器 by 捷元 開箱文

不放螢幕上也勉牆可以立著「RealSense」是 Intel 在 2014 年所提出、基於深度影像的體感互動技術(官方網站參考),其前身是「Intel Perceptual Computing SDK」(參考)。

而雖然 Intel 在 2013 年就開始試著完這塊了,但是之前都很難在市面上看到相關的產品,一直到這兩年,才可以看到一些裝置直接整合了 RealSense 感應器(例如之前介紹過的 Dell Venue 8 7000HP Sprout)。

由於 Heresy 之前主要都是在玩 OpenNIKinect,所以對於這東西沒有太深入的研究。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