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Heresy 在 Windows 11 正式推出後,包括 Surface Pro 5 在內、就有幾台電腦有裝起來玩了;但是由於始終都只是測試的性質、並沒有拿來當作主力,所以也不好講到底怎麼樣。
不過在十月家裡的電腦換了核心零件之後,也就把作業系統升級到 Windows 11 22H2 了!而為了讓使用習慣盡量一致,所以工作的主力電腦也升級上去了~
在用了一段時間後,好像也可以來寫一些比較個人/詳細的感想了?下面就是一些針對個人使用狀況,整理的 Windows 11 在使用上的一些問題:
圖形介面
首先,Windows 11 在使用介面上算是大改了不少東西,這部分個人只能說有好有壞。
整體來說,不管是工作列、開始功能表、或是檔案總管,其實都是把設計簡化、讓使用上的彈性降低了不少。
工作列
首先,以桌上電腦來說,個人覺得預設把所有按鈕置中是個很蠢的設計…尤其當把最常用到的開始按鈕放設計成一個位置不固定、會跑來跑去的時候,根本上就是在惡搞人了吧?
畢竟電腦主要是用滑鼠操作的,要到左下、右下都是相對方便定位的;不過這點還算好,畢竟還可以調回來。
再來,個人是覺得視覺上還算好看。但是老實說,就算打算跟著微軟的新設計來用,實用性有點糟,尤其是圖示狀態顯示的部分,個人覺得功能性嚴重不足!
下面就是深色系和淺色系的工作列圖示:
該應用程式有開啟的話,底下會有一個橫條;目前正在操作中的程式圖示除了會額外顯示邊框外,底下橫條的顏色、大小也會有所不同。
但是這邊第一個要抱怨的,是那個代表應用程式是否有多開的邊框的對比實在是…超難辨別的啊!老實說,以深色系來說,Heresy 根本看不出來那個邊框是一層還兩層啊!淺色系好一點,但是其實要辨識還是有點吃力。
再來,這邊 MPC-HC 的圖示下方的橫條顏色略有不同,這是因為他目前代表的狀態是「進度」。但是,這邊一樣有對比不足的問題,因為底下雖然有代表 100% 的底色,但是對比對依舊非常悲劇,不花點時間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
這也造成當進度比較高的時候,其實很難看的出來狀況到底是怎樣…
另外,本來還沒辦法透過工作列右鍵選單開啟工作管理員的問題,最近終於是加回來了…
右鍵選單
Windows 11 這次修改,個人覺得對於生產力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右鍵選單了。
這部分,主要應該是因為過去有太多應用程式為了方便、都在右鍵選單塞了一堆功能;變成在極端狀況下,不但會讓右鍵選單的長度爆表,更會拖慢右鍵的效能。
也因此,微軟重新設計了右鍵選單。現在會把剪下、複製、貼上這些基本的東西,用只顯示圖示的形式顯示在第一列。
而第三方應用程式加入的項目呢,則變成是動態載入的,似乎是也限制了項目要透過多層次的設計,在第一層只顯示一個項目、然後有必要再展開。(某些時候還會看到那些項目在讀取中、或是根本沒顯示 XD)
如果要使用舊版的右鍵選單的話,則可以按最下方的「顯示其他選項」,或是直接壓著 Shift 鍵再按滑鼠右鍵就可以了。
老實說,說影響最大…其實這部分微軟也有提供新的 API,程式開發者基本上是可以跟著修改的;像是 TortoiseGit(官網)新版就有支援 Windows 11 的選單了。
而像是 7-Zip 雖然沒有新版的右鍵選單,但是想要方便一點的話,其實也可以裝 Microsoft Store 上的 NanaZip(連結),他基本上是別人針對 Windows 11 分支出來的 7-Zip 特別版。
而理論上,當應用程式都修改後,這個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但是實務上就是到目前為止,還是有不少應用程式則是沒有作對應的修改,像是 Notepad++ 目前都還是不支援…這些就得另外找替代方案,或是使用 Custom Context Menu 這類的工具(連結)了。
開始功能表
Windows 11 的開始功能表算是個人覺得 Windows 11 裡面最糟糕的設計了。
前面已經講過,預設的開始位置會跑來跑去就已經很蠢了,而現在把開始功能分成「已釘選」和「建議」兩個區塊;結果「已釘選」的彈性、功能都不夠,反而讓要瀏覽所有程式變得更麻煩。
怎麼說功能不夠呢?以右鍵選單來說,在「已釘選」的應用程式圖示上的右鍵選單,功能基本上並不完整…
以 Office 系列的應用程式來說,在工作列或是程式集中的右鍵選單都會顯示已釘選與最近的檔案列表、方便快速開啟,但是在開始功能表「已釘選」的右鍵選單中、並沒有這樣的功能…
此外,Windows 11 的開始功能表的圖示雖然可以調整排序,但是卻不像 Windows 10 的動態磚一樣可以任意調整位置,所以其實在整理上的功能也較差;整體來說,個人覺得…把它想像成 Windows 8 的那個爛設計應該差不多吧? XD
不過另一方面,老實說以 Heresy 自己的習慣來說,現在常常要執行的程式大多會直接釘在工作列了,開始功能表的使用機會其實相對少了,所以影響其實還沒有右鍵選單來的大就是了。
檔案總管
新版的檔案總管在介面上也做了相當的精簡化,近期也加入了索引標籤的功能,基本上也算是讓他更符合現代視窗的風格吧?
不過相對地,他使用的彈性也降低了一些。像是本來的檔案總管還有「快速存取工具列」,可以把常常需要使用的功能釘選在檔案總管上方,透過「Alt + 數字」的快速鍵形式來加速操作,但是新版卻把它拿掉了…在 Heresy 來看,這點也是有點討厭的…
小工具
程式的部分
Internet Explorer 消失了
Internet Explorer 這個現在被當成萬惡的淵藪的網頁瀏覽器已經算是死透了,在 Windows 11 裡面雖然不算是完全抽掉,但是要叫出來相當地麻煩,也不是很實際。
不過應該是為了避免企業還是有古老的系統、網站需要使用 IE(Heresy 這邊舊機器的 IPMI…),微軟在 Edge 裡面還是有提供 IE 模式可以用。
命令提示字元預設改用終端機(Windows Terminal)
雖然 Windows Terminal 確實很好用,Heresy 目前主要也是用他,但是有的程式在 Windows Terminal 感覺還是運作的怪怪的;臨時想要切回去的話,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做?
像是 nvflash 這個拿來刷 NVIDIA 顯示卡 BIOS 的程式(連結)在 Windows Terminal 使用起來就怪怪。
而如果電腦的預設值是使用 Windows Terminal 的話,那就算直接去執行 cmd.exe,系統也會去開啟 Windows Terminal,還真不知道該怎麼開啟舊的終端機…
至於為什麼要更新到 Windows 11 呢?主要還是因為它是微軟主力的作業系統,新功能都會在它上面了…
以個人來說,比較在意的就是 Android 子系統(WSA)和跨版本的 Windows Docker 了…
不過說來也尷尬,實際想要用 WSA 來裝些有在用的 App 的時候,也才發現一堆 App 都有問題。 XD
像是本來想把永豐信用卡的「汗水不白流」(連結)和「國泰人壽」(連結)這類的 App 裝到 WSA 上的,結果透過 Aurora Store 來裝的話都有問題、沒辦法正確執行…
不過像是 Android 版的 Line 倒是可以正常使用,某種意義上變成可以雙開了~ www
總之,這篇大概就這樣了,之後有什麼想到的,就再說吧。 XD
[…] Heresy 自己是為了一些功能面的東西,已經把手邊的電腦都升級到 Windows 11 了,而之前也有整理了一篇《Windows 11 的一些使用感想》,算是紀錄一下個人對它的大致感想。 […]
讚讚
這個多開的邊框,這個糟糕的設計不是Ubuntu Unity3的嗎?在Linux這邊就被罵道死,甚至直接促成了GNOME分裂出三個版本出來
右鍵菜單這種強制多層,有時候也會不方便吧,畢竟有些應用還是希望有個常用功能就放在最外邊,都層疊了有點因噎廢食。
開始菜單我已經放棄了,Win10下我就完全不用,頂多用來做快速搜索,想在那堆密密麻麻不知道是啥玩意的微軟系統應用裏用鼠標找東西都是奇蹟。
反正Windows只作爲我的遊戲機用,感覺暫無更新的必要。
讚讚
那個多開的邊框真的是糟…不知道哪個天才發明的。
右鍵選單,我覺得是之前被一些軟體惡搞得太嚴重,結果矯枉過正。 XD
至於開始嗎…其實和你差不多,大多都是用搜尋的,只有少數狀況會進去翻。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