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sy 之前用了九年的 Intel Core i7 4770 + Gigabyte H87-D3H 這套系統掛了…由於剛好碰上 AMD 發表 Zen 4、Intel 發表 13 代 Core,所以雖然只有高階版本,但是 Heresy 其實一直在考慮要直接衝最新的處理器。
其實,Heresy 本來都已經想好要下單 Core i5 13600K 的系統了,但是後在看主機板的時候,總覺得越看越鳥,華碩和微星快七千塊的板子看起來廉價感超重,然後上面居然還有 PS/2 接頭?!
所以後來還是放棄了…認命去買 C/P 值方案:Intel Core i5 12400(官網、入手價 6,571);主機板則是挑了張 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官網、入手價 5,051)這張還是使用 DDR4 的 MicroATX 主機板。
首先,是 CPU 的部分。下面是他的包裝、和打開來的樣子。
在紙框架上方小小一片的,就是這次的主角、Intel Core i5 12400 了!下面則是他基本的規格(官網):
- 處理器
- 架構:Alder Lake
- 推出日期:2022 Q1
- 製成:Intel 7
- 核心/執行序數量:6C / 12T
- 基礎/超頻時脈:2.50GHz / 4.40GHz
- 快取記憶體:18MB / L2 7.5MB
- 基礎/上限功率:65W / 117W
- 插座:FCLGA1700
- 設計最高溫:100°C
- 指令集:SSE4.1、SSE4.2、AVX2
- DMI 4.0、8 通道
- PCI Express 支援:5.0 / 4.0、20 lanes
- 記憶體
- 支援:DDR5 4800 / DDR4 3200
- 通道:2
- 最大頻寬:76.8 GB/s
- 顯示晶片:
- Intel UHD 730
- 基礎/最大頻率:300 MHz / 1.45 GHz
- 執行單元:24
- 支援:Direct X 12、OpenGL 4.5、OpenCL 3.0
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就是他沒有 12 代處理器主打的 P-Core / E-Core 大小核架構了…不過老實說,6C / 12T 在個人來看,應該算是相當夠用了。
這邊會選擇有內部顯示晶片的版本的原因,主要是想要他的 AV1 解碼;但是到底會不會真的用到期時又是另一回事了。 :p
而除了處理器本體外,他這次隨附的散熱器是看起來很炫的 Intel Laminar RM1(官網)。
和以往 Intel 提供的原廠散熱器比起來,這次的散熱器的外觀在個人來看算是相當不錯!
但是實際上…外觀大多都是裝飾。
那一圈藍色實際上不是 LED 燈,而是單純的上色而已;同時,第一眼看下去,散熱鰭片好像很大?但是實際上外圈都是半透明的塑膠,並沒有散熱的效果… orz
Heresy 真的很好奇,你用半透明、然後又沒有光源,到底是想幹嘛?既然不會亮,那就讓外圈那些裝飾品真的用金屬做、增加散熱面積啊! = =
總之,實際上,他散熱用的金屬鰭片(鋁製)大小和以往 Intel 的原廠散熱器應該沒差多少,只有風扇下方的部分而已…(失望)
不過感覺比較有變化的,是這次的散熱器下方和 CPU 上蓋接觸的部分,變成一根銅柱了~
在扣具上,和以前一樣是塑膠旋轉卡榫,沒有背板的設計;基本上算是相當好裝。
而在官方規格上,他支援到 65W TDP,其實對於 Core i5 12400 上限的 117W 應該是不太夠的;也就是長時間全速運轉可能會出現溫度壓不住的狀況。
其他規格大致上如下:
- 大小:100 x 100 x 47 mm
- 重量:350g
- 接頭:4pin PWM
- 風散轉速:600 – 3150 RPM
- 電源:12V / 400mA
話說,如果可以給 RH1(官網)就好了。 XD
再來,則是 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官網)這張主機板。
Heresy 現在的電腦機殼是接手同事的 Cooler Master COSMOS S,但是因為一直覺得太大、想換成小的,再加上現在主機板要接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了,所以這次就決定買 mixroATX 的主機板,之後再看看有沒有機會換個小一點的機殼。
下面就是這張主機板的外盒:
他的基本規格如下:
- Intel B660 晶片組(官網)
- Intel LGA 1700、支援 12 代 Intel 處理器(理論上有機會支援 13 代)
- 10+1 個 DrMOS 功率級、6 層 PCB
- PCI Express:5.0 x16(CPU) / 4.0 x1 / 3.0 x16 (PCH x4)
- 顯示:HDMI 2.1 (4k @ 60Hz) / DisplayPort 1.4 (4k @ 60Hz)
- Realtek 7.1 Audio CODEC
- Thunderbolt 接頭
- 網路
- Realtek 2.5Gb Ethernet
- Intel Wi-Fi 6 AX201(官網):
- 2×2 Wi-Fi 6 (802.11 a/b/g/n/ac/ax) (2.4/5GHz)
- Bluetooth v5.2
- 儲存
- PCIe 4.0 M.2 2280 x2
- SATA 3.0 x4
- 支援 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Intel Optane Memory H Series
- USB Port
- 後方:
- 1 x USB 3.2 gen 2×2 (Type-C)
- 4 x USB 3.2 gen 2
- 1 x USB 3.2 gen 1
- 2 x USB 2.0
- 前方:
- 1 x USB 3.2 gen 1 (Type-E, to Type-C)
- 1 x USB 3.2 gen 1 (to 2 USB 3.2 gen 1)
- 2 x USB 2.0 (to 4 USB 2.0)
- 後方:
- 燈效(ASUS Aura Sync):
- 1 x AURA RGB header
- 3 x Addressable Gen 2
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一個是第二條 PCIe x16 只有 3.0、而且還是 x4 模式;再來就是連接機殼的 USB Type-C 的 Type-E 介面只有提供 USB 3.2 gen 1、而不是 USB 3.2 gen 2×2 了。
總之,主機板的內容物如下:
配件基本上不算多,說明手冊也簡化到只剩幾頁了。 XD
裡面還有各接頭的功能說明,但是和以往的說明書相比精簡很多,甚至沒有記憶體安裝的配置、也沒有 CPU 安裝的教學。
另外,右上方那張是 TUF 系列的貼紙。
下面就是主機板的本體,基本上散熱片給得滿微妙的;不會到很浮誇,但是該有的都有,只是感覺 PCH 那邊的好像有點小?
下面是背板的部分。個人還滿喜歡這種直接把本來要裝在機殼上的檔板直接坐在主機板上的設計;否則以前要把那塊板子裝到機殼上其實還滿麻煩的,有的時候上主機板的時候還會不小心短路…
在 CPU 附近,電源模組的區域都有金屬散熱片;不過後方感覺好像很大?但是實際上連接背板的部分是裝飾用的塑膠殼,不是散熱片。
PCIe 5.0 的插槽有座金屬強化,但是可惜沒有新的 Q-Release 設計。
插槽上方是 M.2 的空間,這邊有給簡單的散熱片。
在 M.2 的部分,現在採用了「M.2 Q-Latch」的免螺絲的塑膠卡榫設計,可以避免那個超迷你的螺絲遺失。個人覺得這樣的設計真的很棒。
另外,這邊可以看到固定器到 M.2 接頭中間有一塊黑色的塑膠,應該是用來輔助固定 M.2 的?但是如果 M.2 本身有散熱器的話,不知道會不會卡到?
不過,Heresy 本來還以為兩個 M.2 裡面會有一個支援 SATA 模式,結果沒想到兩個都是只支援 PCIe 模式…
最後,下面是主機板的背面:
至於配件的部分,則如下:
上方是 Wi-Fi 天線,算是個人不是很喜歡的設計…
左邊是兩條 SATA 線,下方中間則是有提供額外的 M.2 螺柱與螺絲,如果不想用 M.2 Q-Latch 可以拿來用。下面右方則應該是給單面的 M.2 SSD 用的,可以增加主機板上墊片的高度。
開箱就這樣了,接下來就是組裝了~
Intel 12 代處理器的組裝方法還是老樣子,沒有改變;不過總覺得壓下來需要的力道比想像得來的大不少,Heresy 第一時間還以為 CPU 沒放好呢…
散熱器上去澤就是下面的樣子:
原廠的散熱器基本上滿小的,裝上去後的高度只有比旁邊的 VRM 的散熱片高一點點的感覺。
另外,上圖也可以看到,後方的 VRM 散熱片其實沒有看起來那麼大,因為在後面就是被版的接頭區了;看起來大主要只是因為後面的塑膠殼而已。
而相較於之前 Heresy 幫 Core i7 4770 換的 Thermalright True Spirit 120M,這個散熱器看起來真的很迷你。 XD
話說,其實 Heresy 這顆 TS120 看來也都沒什麼氧化,感覺還可以繼續用…但是問題是 CPU 的插槽和扣具都是九年前的東西了,現在也不知道能用在哪了…(遠目
最後,下面則是這組系統過電的畫面:
可以看到,雖然主機板本身還是有燈效,但是其實範圍很小,只有前上方一點點區域而已,「光害」應該不會太嚴重。 XD
而這時候也覺得,如果 RM1 那圈藍色是冷光什麼的,應該會炫很多啊!
開箱文應該就是這樣了?目前測試起來應該是都沒問題,所以之後會補簡單的更換紀錄、還有超級精簡的效能測試。 :p
[…] 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 這張主機板,是 Heresy 的家用電腦裡,第一款有光控的產品! […]
讚讚
[…] 不過在十月家裡的電腦換了核心零件之後,也就把作業系統升級到 Windows 11 22H2 了!而為了讓使用習慣盡量一致,所以工作的主力電腦也升級上去了~ […]
讚讚
[…] Vulkan 比 Core i5 12400 的 UHD Graphics 730 還要好上很多!Heresy 簡單測了一下,UHD 730 只能拿到 7601 […]
讚讚
[…] Heresy 的新電腦核心、Intel Core i5 12400 + 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 […]
讚讚
[…] Heresy 這邊新買的 Intel Core i5 12400 + 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 系統(開箱文)在關閉 CSM(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後,重開機的時候會沒有 BIOS […]
讚讚
[…] 新的 Core i5 12400 電腦基本上算是組好了、也簡單測過效能了。而由於手邊剛好有一台型號非常類似的 Intel Core i5 2400(官網)系統,所以基於好奇,就決定抓來在幾乎同樣的環境下,測試 Core i5 2400 到 Core i5 12400、這差了剛好十代的系統到底差多少了! XD(本來以為是十年,但是實際上 2400 是 2011 Q1、12400 是 2022 Q2,所以差距是 11 年) […]
讚讚
[…] 上一篇是 Intel Core i5 12400(官網)和 ASUS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官網)的開箱文,而接下來這一篇呢,自然就是效能測試了! […]
讚讚
[…] 這次組新電腦(雖然只有 CPU+主機板+記憶體)的過程,算是相當地順利,沒有什麼大問題就完成了;不過到了最後,還是踩到了一個和顯示卡有關的地雷,這邊就來稍微紀錄一下。 […]
讚讚
AV1肯定是未來,只不過硬編碼現在看起來是沒戲。
讚讚
沒關係,反正我只是要看 XD
(老實說,現在也不知道到哪看 AV1?
讚讚
目前看來應該是沒有,Youtube只提供H.264/AVC和VP9。大陸BiliBili說提供AV1實際上選項是假的,最高只提供H.264和H.265。Google剛剛還在和大陸某垃圾廠在搞H.265硬解,H.265這麼多專利問題,真是早淘汰早安心。
見於本身H.264出現的那麼早而普及得卻那麼晚,2004年發佈但2012年的iPad4照舊不支持,AV1這種2018年的東西,怎麼說也得2026年才有希望被廠家接受吧。尤其是目前存儲和帶寬又開始過剩了,廠家換AV1根本不急了,等重新面臨資源緊缺的時候再搞都來得及。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