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Heresy 之前的喇叭是超骨董的 Creative Inspire 5.1 5300,基本上是大學時代買的產品了。
雖然後來因為空間和走線的問題,實際上都只有當 2.1 的系統在用,但是都運作得很好;真要說的話,最大的不滿主要應該是他沒有做電源管理、就算透過喇叭本身的電源控制關閉,還是會吃 3W 的電,而且變壓器也有相當的溫度…
實際上,自己想買喇叭也好一陣子了,但是由於他始終沒大問題(雖然說音量控制轉盤早就接觸不良了),所以就擱置了。
前陣子,他那顆古老的 AC – AC 變壓器似乎整個熄火了,所以 Heresy 才終於真的跑去買新的喇叭了。
而這次最後決定入手的,還是創新未來的東西,基本上也是看了很久的 Creative Stage V2 這款有藍牙、以及低音單體的的 soundbar(官網)!
這款喇叭基本上也不算新產品了,應該算是 2021 年上半年就出的東西了。官方的訂價是 4,290,不過現在官方也只標 3,790;Heresy 則是用 2,841 的價格入手的。
下面是他的規格:
- 訊號類型:藍牙、AUX(3.5mm)、光纖、USB Type-C、HDMI ARC
- 藍牙規格:5.0、支援 AVRCP(遙控)、A2DP(無線立體聲藍牙)、SBC
- 大小、重量:
- 條形音箱:680 x 100 x 78 mm、2Kg
- 低音炮:116 x 250 x 423 mm、3.3Kg
- 聲音輸出:
- 雙 2.25 英寸條形音箱揚聲器驅動單元
- 5.25 英寸低音炮揚聲器驅動單元
- 頻率響應:55–20,000 Hz
- 訊噪比(SNR):≥ 75 dB
- 可用遙控器控制
- 電源輸出:
- 主要裝置:2 x 20W
- 低音喇叭:1 x 40W
- 總系統功率:最高 80W RMS、峰值功率 160W
老實說,Heresy 自己的需求其實還滿單純是電腦喇叭,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也在考慮到底要不要買功能這麼多的東西…換成 GigaWorks T40 Series II(官網)這種單純的喇叭的話,感覺好像有機會可以和現在的 5100 一樣長壽?不過因為想玩 soundbar 也一陣子了,所以最後還是決定拿這款了。
總之,下面就是開箱照了~下面就是他的外箱,比 Heresy 自己想像得來的大不少。
打開後,裡面才是真正的產品包裝:
在包裝正面,就有基本的規格圖示了。
下面則是他的背面與側面的照片:
背面是用多國語言寫了一些基本的說明,側面則有內容物的列表。可以看到,他附的線還滿完整的,除了 HDMI 線之外,所有可能用到的線都有。
打開外盒呢,上面看到的就是 soundbar 的本體。
拿出來則是下面的樣子:
盒子底下呢,則可以看到大概有 3/5 是低音喇叭的部分,另一部分則是紙盒。
不過紙盒的區域看起來好像很大,但是實際上主要是用來撐住紙箱的,裡面的東西其實只有一點點。
下面就是全部的內容物了!
最上方就是低音喇叭,中間則是 soundbar 本體。下面則是說明書、各式線材,以及遙控器。
電源線的部分他給了三種(下左圖)。
聲音的訊號線則是有給 3.5mm 音源線(1.2M)和光纖線(1.5M);如果要連接 PC 使用的話,他也有給 USB Type-C – Type-A 的線(1.2M)可以使用(上右圖)。
接下來,就來看 soundbar 的本體照片吧~
他的設計上,主要的殼都是用亮面的塑膠,看起來很漂亮,但是滿容易髒的。前方則是一整面的金屬網,左側有 CREATIVE 的銘排;單體在最兩側,基本上看不清楚。
而在正中間則有隱藏式的燈號、簡易螢幕;在沒亮起的時候基本上都看不太出來的。下面就是亮起的樣子(代表 AUX)。
從正上方看的話,則是下面的樣子:
可以看到,後方的設計感覺就沒那麼洗鍊了,也可以看到這邊用大量的螺絲固定了一塊霧面的塑膠;而兩個凹槽的部分,則是用來走線用的。
背面由於有設計壁掛孔,外加大量電器標示、線材,所以有點凌亂。
首先,兩側都有一個凸出的方塊,是用來壁掛用的。
中間有大量標示的凸起部分,感覺可能是主要的電力迴路的區域?使用中的溫度主要集中在這邊。但是電源連接的部分實際上是在靠外側的那面,讓人好奇內部怎麼走線的?
低音喇叭的接線和接頭本來以為會是類似 3.5mm 或是 RCA 形式的接頭,不過…恩,感覺是沒看過的接頭?會這樣設計,應該是因為要供電的關係吧?
另一側呢,則有 USB Type-C、HDMI ARC、AUX(3.5mm)三種接頭。
另外,這邊的螺絲看起來應該都是六角螺絲,不過好不好拆解就不知道了。
而在左右兩側的部分,則是使用非亮面的塑膠。在右側這邊,則有本體上少數的按鈕,包括了一個藍牙的獨立按鈕,還有包含電源鈕在內的一長條型按鈕(三個鈕)。
基本上,他很多控制都得靠遙控器來操作,這邊能進行的操作,感覺應該是相對有限的。
在個人來看,還是會希望可以在本體上在能有較為完整的控制介面啦~
Soundbar 本體的最後,是左右兩邊的下方都有一個長條型、偏硬的軟墊,作為接觸桌面的緩衝。
接下來,則是低音喇叭的部分了。
低音喇叭的部分基本上就是一個薄的方塊,應該是木頭做的。其中一面有一個大大的圓形紗網,正面(?)上方有 CREATIVE 的標示,下方則有一個圓洞。
這樣的設計,應該是一般最常見的「低音反射式音箱」(參考)吧?聲音應該實際上是從下面那個洞出來的。
而背面的部分則是微微內凹的設計,這邊量了一下,木板的厚度大概 8mm 左右。
他的中間偏下方有一條固定式的線,要接到 soundbar 上才能運作;在個人來說,會比較希望這條線是可拆換式的,之後不管要做什麼處理都會比較方便。
最後,遙控器的部分。
他的遙控器正面有做出類似髮絲紋的樣子,看起來算是滿有質感的~上面的按鈕也算不少,畢竟也是主要控制的介面了。
背後下方設電池槽,需要兩顆 4 號(AAA)電池。
而應該是因為要裝電池的關係,他的底下比較厚,上方則相對薄。
不過由於它下方還是弧形的,所以沒辦法站立。
開箱的部分就先這樣了。後續就看下一篇吧~
話說,離八月初購入也已經過了兩個月了,沒想到居然這篇會拖這麼久… XD
本系列文章目錄:
[…] Creative Stage V2 開箱的部分寫完了,接下來這篇就來講一下 Heresy […]
讚讚
期待你的下一篇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