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耳機和喇叭之間的 Sony SRS-NB10


這次開箱一個比較有趣的無線音訊裝置,那就是 Sony SRS-NB10 這款「藍牙喇叭」(官網)。

基本上,官方是把這款產品定位成「藍牙喇叭」,但是考慮到它使用的性質,個人覺得他應該算是界於喇叭和耳機之間的產品。

因為實際上,他的設計是讓使用者把它掛在脖子上,然後聲音的部分也會盡量只朝配戴者的耳朵傳送,所以基本上,它應該算是極端接近開放式耳機的個人隨身攜帶是藍牙喇叭吧~

而 Heresy 會買這款產品呢,主要是想在辦公室、沒有想要隔音的時候用。

印為 Heresy 個人習慣的入耳式耳機(例如去年買的 Sony WI-XB400),雖然能提供良好的音質、以及很好的隔音效果,但是相對地密閉式的設計戴久了還是不算舒服,同時也有可能會因此聽不到一些外部的訊息(例如隔壁同事在聊的八卦 XD)。

所以在看到這類的產品後,Heresy 就對這類產品相當地好奇;只不過以往有牌的產品都頗貴,所以沒有敢入手…而這次的 Sony SRS-NB10 官方定價是 3,990(官網),算是相對便宜一點點(還是覺得貴就是了…),再加上 Heresy 比較習慣 Sony 的耳機,所以就趁網路賣場在打折的時候入手了。

首先,下面是他官方的規格:

  • 藍牙 Bluetooth 5.1
    • 最大通訊範圍 30 m
    • 相容的設定檔 A2DP / AVRCP / HFP / HSP
    • 轉碼支援 SBC、AAC
    • 頻率發射範圍 20 Hz 至 20,000 Hz(取樣頻率 44.1 kHz)
  • 電力:
    • 內建充電電池、續航力約 20Hr
    • USB Type-C 介面充電
    • 充電 10 分鐘可使用一小時
  • 大小:約 191 mm x 49 mm x 185 mm
  • 重量:約 113 g
  • IPX4 防水

而比較尷尬的是,雖然他賣的是喇叭,但是揚聲器的規格卻只有一個「全音域」就結束了… orz

總之,下面則是他的外盒:

  

下面就是打開的樣子:

 

這邊可以看到還是有 Sony 很傳統的保證書。而 NB10 本體也很簡單地放在盒子裡。

東西都拿出來後,可以發現除了 NB10 本體,底下還有一個小紙盒。

紙盒裡面則是兩本紙本的文件,以及一條很短的 USB Type-A – Type-C 的充電線。

再來,就來看本體的細節吧~下圖就是本體正面的照片,由於他是設計成要掛脖子上的,所以造型到處都是曲線的設計。

在兩側上方的末端,有網狀的結構,這邊就是他的全音樂單體了~理論上聲音應該就是這邊出來的。

在戴上後,兩側的發音單體大致上都是朝上的,所以可以降低往旁邊擴散的聲音。

而他在設計上應該算分成兩側、以及中間三段,下面就是兩側和中間的連接處,理論上應該是可以完全拆開的。

而中間放在脖子後方那根有一定的彈性,所以兩側也可以拉開一點。但是基本上應該還是算硬質塑膠,所以也不敢太用力。

反過來的話,則是下圖的樣子:

在左側的部分有印上大量的資訊,左側則是相對乾淨。而兩側都有三個圓形、像是小塞子的東西,底下應該是螺絲吧?

而在發音單體的下方,則有圓形的挖孔區域,不太確定是拿來幹嘛的?可能是官方說的「被動式振幅可強化低音」的部分?

 

再來,在戴上後的左手側,有基本的控制功能,包括了音量的 + / -,以及中間主要的控制鈕;按鈕的材質和手感都和 Sony WI-XB400 相當類似。

右手側則有麥克風的靜音鈕、電源鈕(還有配對的功能)、電源指示燈、USB Type-C 接頭。

為了做到 IPX4 的防水,所以在 Type-C 接頭的部分是採用保護蓋的形式來做防護,要充電的時候要打開才行。

下圖則是電源指示燈亮起的狀態:

他基本上也是有幾種不同的燈色來代表不同的狀態的。

最後,在右側還有挖了兩個小洞,除了上圖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那個外,在外側、也就是下圖接近中間較暗的地方,也還有一個。

這兩個小洞就是 NB10 的麥克風。會需要兩個的原因,並不是立體聲收音,而是為了透過位置不同的麥克風,來做到音質的強化,根據官方說法是:

結合了使用兩個麥克風的高品質波束成形陣列以及進階音訊訊號處理技術,讓音訊回授與回音降到最低,同時通話者呈現清晰淨透的音質。


開箱文的部分就先到這了,使用感想請參考這篇

完整相簿

廣告

對「介於耳機和喇叭之間的 Sony SRS-NB10」的想法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