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這個地方,Heresy 在 2006 年曾經去過一次,當時對這邊的印象,就是「很高的吊橋」(參考《清泉-很高的吊橋》);印象中,Heresy 在這之後,應該是還有到過清泉來?不過似乎是沒有記錄下來,自己也不確定就是了。總之,這次就當作是 Heresy 第二次到清泉了~
這次會到清泉的原因的,主要應該算是在半路看到的「原住民文化音樂季」的旗子(右圖)了~Heresy 本來只有打算出來騎車亂晃,但是一直都沒決定到底要去哪;在看到這旗子後,想想日期剛好也對上了,所以就決定去看看囉。
(附註:附近的五峰鄉白蘭地區地圖)
而往清泉的路上,會經過一個「桃山隧道」。Heresy 以前對他以前的印象(下方左邊的照片),就是有一定長度、而且是單線道(兩個方向共用一線,中間有個地方比較寬可以會車),裡面還會滴水,感覺頗危險的;而這次去的時候,卻驚訝地發現桃山隧道已經改建過了(下方右邊的照片)!他變成是雙向單線,所以也不用擔心會車的問題了!不過滿有趣的是,隧道內的山壁還是凹凹凸凸的,而且某些路段還是在滴水…感覺雖然是好上不少,但是總覺得似乎還是有安全的疑慮?
過了桃山隧道,再繼續騎下去,就會到清泉了~而在到達時,也會看到路邊的石頭地標,大大地寫著「清泉」二字。
清泉這一帶主要是以上坪溪分成兩岸,在 Heresy 來的這岸,主要是停車場、以及張學良故居;而對岸則是有清泉溫泉,以及三毛故居、桃山國小等等的點。兩岸之間以數座吊橋、大橋連接。
其中,「吊橋」算是 Heresy 對於清泉印象最深刻的一點了!根據這邊的地圖(地圖照片、遊憩導覽圖)上的標示,這一帶的吊橋有四座,除了就在停車場旁、最近的「清泉吊橋」外,另外還有一號吊橋、二號吊橋以及三號吊橋。
這四座吊橋都只能讓人行走,車的話要稍微再遠一些些,有「清泉大橋」可以過。而在這幾吊橋中,清泉吊橋由於地點的關係,應該算是主要通行用的。不過,讓 Heresy 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度最高的一號吊橋了!而三號吊橋則是離停車場這邊稍微有一段距離,所以 Heresy 倒是沒有真的靠近過。
而下圖就是 Heresy 站在一號吊橋上所拍的廣角照。圖片中央的吊橋,就是清泉吊橋。左邊就是停車場與張學良故居,右側則是清泉溫泉與桃山國小等地。
另外一提,上面這張照片不是用 Sony DSC-HX1 本身的全景功能照的,而是 Heresy 有用光學變焦拉近後,拍了十三張照片再用微軟的 Image Composite Editor(網站)合成的;而除了用 ICE 處理的照片外,Heresy 也有上傳用新版的 Windows Live Essentials 2011 beta refresh 的 Live Photo Gallery 合成的版本。兩者最大的差異是沒有自動裁切而有黑邊、大小也比較小,有興趣的人可以比較看看兩者的差異。而真要比較的話,也可以參考看看 HX1 本身最廣角拍的照片,以及用 HX1 內建的一掃全景功能所拍的結果。
HX1 拍攝(28mm) | HX1 一掃全景 | Photo Gallery 合成 | ICE 合成 | |
---|---|---|---|---|
原始大小 |
3,456 x 2,592
3.91MB |
3,424 x 1,920
3.68MB |
10,089 x 4,898
20.2MB |
12,026 x 6,397
40.8MB |
連結 |
其實基本上吊橋、以及桃山國小那岸的景色(右圖,拉近一點的照片),在 Heresy 看來應該是沒有多大的變化的。不過這岸的話,很明顯和上一次的遊記不一樣了!本來廣大的停車場,現在有作了區隔;除了停車場有明顯地調整、規劃外,也蓋起了所謂的「張學良故居」的展示建築物。
停車場的部分,由於 Heresy 這次到的時候有「原住民文化音樂季」這個活動,所以在停車場中央搭了舞台,應該是準備要來做表演的。而周圍也因為有活動的關係,多了不少臨時的攤販,販賣著小吃、原住民飾品等等的東西。(詳見下圖)
不過也因為這樣,停車場大概百分之九十的區域也都被佔用了,一時之間 Heresy 還不確定自己應該把機車停在哪…後來就隨便把車停在舞台的後方了。
由於 Heresy 到的時候,似乎還沒有再進行表演?所以 Heresy 就先到處逛逛了~首先,當然就是停車場旁邊的張學良故居了~
基本上,所謂的張學良「故居」其實是新蓋的建築物(外面的銅像題字是 2009 年底的事),不過他應該是有參考當時的日式建築物風格而建立的,所以雖然看起來很新,但是的確很像比較老式的建築。
而屋內展示的內容,主要則是張學良被幽禁在清泉這一帶時(環境說明圖、幽禁生活示意圖)、所留下來的相關文物、以及相關紀錄了~不過在 Heresy 來看,其實他展示的東西並不多,整棟房子除非你很認真地看他所有的文字說明,不然應該在十分鐘內就可以轉一圈出來了;就算認真看,Heresy 認為頂多也只要半小時吧?
草草在新蓋好的故居裡晃了一圈、大概看了一下後,廣場的音樂祭似乎也還沒有要開始的跡象?於是,Heresy 就開始到處亂晃了~既然都到了清泉來了,就還是把他在這附近的幾個吊橋,都走過一遍吧!
基本上,Heresy 這次的路線是:
走清泉吊橋到對岸→穿過桃山國小→走清泉二號吊橋回到故居這→走清泉大橋到張學良故居遺址→清泉溫泉腳湯區→清泉三號吊橋→回到停車場。
Heresy 是十一點左右到的,大概十二點左右就又走回來了。而由於在對岸的商店終於有看到了這個音樂祭的時間表(如圖),也才終於能確定活動開始的時間(14:00)。本來 Heresy 是有考慮要不要在這邊繼續晃,待到活動開始、看看狀況再走;但是由於感覺上山區的天氣似乎不是很穩定,隱隱有聽到遠處的雷聲,後來甚至還在滴水了,所以才決定不等活動開始、提早回去了。臨走的時候,Heresy 還帶了盒小米麻糬(店家照)當紀念品。 XD
下面,就是一些照片和說明了~
首先是桃山國小的部分。基本上,桃山國小不大,校舍都圍著操場、也都是兩層樓高而已(如下右圖)。比較特別的是,在他的校舍旁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比如說下方中間的圖,Heresy 也不知道這兩個「建築」平常是要幹嘛用的?而他的司令台(下右圖)也滿有特色的~
再來,下方的照片就是「張學良故居遺址」。前面有提過,現在的張學良故居其實是新蓋的,而這邊應該就是真正的故居地點了~不過由於建築都已經拆了,所以也就只剩下一塊地了。(故居遺址說明圖)
上圖中最右方的,是「崗亭」,感覺上應該也是重建的。而另外,在這一代也還有一些大石頭,上面刻著不同時期的少帥介紹(參考照片:照片、東北少帥)。
接著,下面的照片則是在故居遺址旁的清泉溫泉區了~這邊有戶外的腳湯,可以讓大家在這邊泡腳(話說,記得之前好像上過新聞?)。
不過雖然照片裡的人滿多的,但是注意的話,也可以發現照片裡的溫泉區其實都是被黃色的封鎖線給圍住的;實際上,在附近就有立著牌子,寫著「落石危險、禁止進入」的字樣,不過看來應該還是沒辦法有效嚇阻遊客吧?
接下來,是清泉吊橋的照片。他應該算是清泉這邊的遊客主要會走的吊橋吧?而特色的,應該就是纜繩固定的地方,都有建置原住民的人像,讓人覺得這是他們在拉著的(下右圖)~
接著,是最高的清泉一號吊橋!他是這一帶最高的吊橋,所以要走也得往上爬一些路(很短),而且,吊橋的入口感覺還藏在民房間的巷子裡。 ^^"
不過,走在這吊橋上,由於很高,周圍又滿開闊的(沿著河的方向),所以視野不錯、也相當涼爽~
再來,是清泉二號吊橋。這座吊橋在桃山國小的另一端,要穿過桃山國小才會到(下右圖),而另一側則是離停車場也有一小段路,要稍微走一下下(下左圖的亭子那、下中間圖)。
下面,則是一些其他的照片:
完整相片可以參考:http://www.flickr.com/groups/heresy/pool/tags/20100822/
或是可以透過 Every Trail 來在 Google Map 上看~網址是:http://www.everytrail.com/view_trip.php?trip_id=792898
[…] 自己偶爾也會跑去,有紀錄的分別是 2006、2010、2014 和 2017 […]
讚讚
[…] 2010 再遊清泉 […]
讚讚
[…] 這篇是 Heresy 前一陣子、一個人跑到清泉去的紀錄。實際上,清泉這個地方,算是滿偏遠的吧?Heresy 雖然住在新竹、而且常常往山裡跑,但是還是沒有去幾次。而要講去的記錄的話,基本上就是 2006 年的《清泉-很高的吊橋》和 2010 年的《2010 再遊清泉》這兩篇了~(話說,現在這三篇剛好都相隔四年耶…) […]
讚讚
[…] 不過,到了這邊也大致搞清楚了,雪霸國家公園的佔地非常地大,包含了新竹、苗栗、台中三個縣;而以比較適合一般遊客的「休憩區」來說,也有四個不同的區域,包括了北方的「觀霧遊憩區」(由清泉進入)、東方的「武陵遊憩區」(應該是走中橫進入),南方範圍最大的「大雪山地區」;以及 Heresy 這次的目標,西側的「雪見遊憩區」。其實理論上,觀霧那邊應該算是離新竹最近的,真要到雪霸的話,應該是先去那邊會比較方便才對;不過,由於出發時根本沒想到,所以就隨興吧~ :p […]
讚讚